13728687007
13728687007
时间:2025-10-19 09:11:08
河源私人调查事务所-女子领证后再与他人办婚礼同居被判重婚罪!律师解读→
一位女性因犯有重婚行为在初次审理时被判刑期六个月。审理结束后,男性觉得处罚力度不足,女性觉得惩罚过于严厉,他们分别提出了申诉。最近,青海省西宁市的上级法院在二次审理中否定了双方的申诉请求河源专业侦探公司,决定维持原判结果。
女子婚后半月又与他人举行婚礼一审法院判刑六个月
小华、小丽同为青海人,两人都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
小华在诉状中提到,他和小丽自主相识相恋,二人于2022年7月1日依据法律在西宁完成婚姻登记手续。
那段时间,小丽经由家人牵线搭桥,结识了小明,他来自青海,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生的。2022年7月15日,小丽还没和前夫小华解除婚姻,就和小明在本地办了婚礼。后来,小丽和小明以夫妻身份在本地租房子一起过日子。
得到消息之后,小华就小丽犯有重婚的罪行重婚罪调查费用,向西宁市城中区法院递交了自诉状的请求。
一审法院采信的证据包括,小华与小丽的结婚证影印件,微信和抖音的交流记录,结婚登记审核处理表影印件等,这些证据表明小华与小丽系自主相识,并于2022年7月1日依照规定完成婚姻登记;小丽母亲、化妆师等人在互联网平台发布的人像及视频快照,这些材料证明小丽与小明举办婚宴,随后在租赁的住所同住;小华与小丽的交流记录,这些记录显示小丽在小华提出解除关系后,要求小华不要离开,拒绝与小华分手。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定,小丽已有伴侣却与第三方举行仪式并同居,此行为完全符合重婚罪的认定标准,必须受到法律制裁。自诉人小华指控小丽犯有重婚罪,该指控准确无误,应当予以采纳。
二零二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审判机构在审理案件后,对小丽施行了刑事处罚,决定她需要服刑六个月,罪名是违反婚姻法规的行为。
男女方均不服一审判决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判决书披露,一审宣判之后,小华、小丽双方均提起了上诉。
小华提出申诉,认为先前判决对小丽处罚太轻。小丽和她的辩护人员则辩称,小丽与 小华是不得已登记结婚的;小丽的心性不良程度不高,对社会构成的威胁不大,希望二审法庭能够宣告她无罪,或者判处她非监禁刑罚。
二审过程中,小华和小丽没有向法庭递交新的材料。西宁中院经过二审审理发现,先前判决确认上诉人小丽犯重婚罪的情节确实清楚。用来证明这些情节的证据,在一审时都经过了展示和辩论,并且得到了双方的认可,这些证据的出处是正当的河源老公外遇调查公司,内容是客观的,而且与需要证明的情况有直接联系,完全可以说明案件的情况。西宁中院对于一审法院判决书中记叙的事实以及所列举的证据,也同样表示认同。
西宁中院认定,现有材料无法证明上诉人小华与小丽存在受强迫的婚姻,依照规定注册的婚姻应受法律维护。上诉人小丽在婚姻存续期间,另与他人举行婚礼,一同居住,属于重婚行为。上诉人小丽的申诉主张,与法院核实的情况不一致,缺乏依据。
西宁中院确认,先前判决所依据的事实明确无误,证据确凿可靠,法律适用恰当无误,罪名判定精准无误,刑罚裁定恰当合理,审判流程合法合规。上诉人小华、小丽以及他们聘请的律师提出的异议和辩护观点缺乏根据,不予接受。
近日,西宁中院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律师说法:重婚罪既可自诉也可公诉最重判两年
重婚罪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会成立?处刑的轻重范围有多大?重婚案件属于个人起诉还是由检察机关提起?个人起诉时有哪些必须注意的要点?如果当事人已有配偶,其家人或打算与之结婚的对象明知情况却依然支持或缔结婚姻,这种行为是否构成违法,需要承担什么后果?
关于此案中的法律争议点,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了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的贾育厅律师进行咨询。
贾育厅说明,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河源婚外恋调查取证,重婚罪包含两种情形,即已有配偶者再次结婚,或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缔结婚姻,对此行为的惩处力度为最高两年有期徒刑或拘役。
重婚罪包括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已经结婚的人,又和另外的人去政府部门办理了结婚手续重婚罪调查费用,第二种是已经结婚的人,和另外的人没有去政府部门登记,却以夫妻的身份一起生活,或者明知道对方已经结婚,还和他以夫妻的身份一起生活。
重婚罪包含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已有伴侣的人再与别人登记结婚,第二种是本人没有伴侣,却清楚对方已有伴侣还与之登记结婚。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是故意,也就是说,重婚者明白自己或对方已有配偶,却仍然故意选择与对方结婚,或者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
重婚案件既可以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也可以由受害者自行向法院提起诉讼。受害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告情况。贾育厅指出,对于自行提起的重婚诉讼,如果证据不足,或者个人无法收集和调取相关证据,可以请求法院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由公安机关负责收集证据。
贾育厅最后表示,被告人的家人如果清楚被告人的行为属于重婚性质,还主动参与促成婚姻,积极公开操办婚礼仪式,并且为重婚双方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提供资金、住所等支持,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构成重婚罪的共犯。(文中人物均为化名)